免疫五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

2019-10-11

作者:

来源:


认识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防御、调控的作用。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以及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溶菌酶、免疫球蛋白补体、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组成。

了解免疫球蛋白及补体

      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Ab)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存在于血清、体液、外分泌液和一些细胞膜上,免疫球蛋白的英文写作im-munoglobulin,一般常缩写为Ig,通常可以分为五类,即IgA、IgG、IgM、IgD、IgE。免疫球蛋白测定的目的在于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了解人体对各种病毒、细菌的抵抗力、机体对各种抗原入侵的识别能力。临床上常用的是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三项。

       补体是一种血清蛋白质,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不耐热,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可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补体C3(C3)和补体C4(C4)在血清中的含量高于其他补体分子,二者在完成补体系统的多种功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上测定C3、C4,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病因探讨具有重要作用

免疫五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免疫五项指的是IgA、IgG、IgM、补体C3和C4。其浓度在不同年龄段有差异。在某些疾病情况下,这些指标的浓度将出现增高或降低,从而具有疾病诊断的价值。

        IgG由浆细胞合成,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婴儿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IgG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多,占血清Ig总量的3/4,是体液中最重要的抗病原微生物的抗体(再次免疫应答抗体),也是自身免疫病时自身抗体的主要类别。

       含量:在正常情况下,脐血IgG含量为7.6~17g/L;血IgG含量新生儿为7.0~14.8 g/L,0.5~6个月为3~10.0 g/L,6个月~2岁为5~12 g/L,2~6岁为5~13g/L,6~12岁为7~16.5g/L,12~16岁为7~15.5g/L,成人为6~16g/L。

       增高: 慢性肝病、亚急性或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疾病、IgG骨髓瘤、无症状性单克隆IgG病等。

 

       降低: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选择性IgG缺乏症、蛋白丢失性肠病、肾病综合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免疫抑制剂治疗情况等。

 

        IgA主要分布于各种黏膜表面和唾液、初乳、泪液、汗液、鼻腔分泌液、支气管中分泌液及消化道分泌液中,参与机体的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反应。IgA不能通过胎盘屏障,初生婴儿只能从母乳中获得IgA,出生后4~6个月开始自身合成,1岁后合成水平可达成人的25%,8岁达成人水平。

       含量:IgA 在正常情况下脐血IgA含量为0~50mg/L; 血内IgA含量新生儿为0~22mg/L,0.5~6个月为3~820mg/L,7个月~2岁为140~1080 mg/L,2~6岁为230~1900mg/L,6~12岁为290~2700mg/L,12~16岁为810~2320mg/L,成人为760~3900mg/L。

       增高:慢性肝病,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结核、真菌感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类风湿关节炎)、囊性纤维化、家族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乳腺癌、IgA肾病、IgA骨髓瘤等。

       降低: 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免疫缺陷病、选择性IgA缺乏症、无γ-球蛋白血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烧伤、抗IgA抗体综合症、免疫抑制剂治疗、妊娠后期等。

 

        IgM分子量最大,又称巨球蛋白,主要分布于血液中,占血清Ig总量的1/10。IgM是个体发育中最早合成的抗体。机体遭受感染后,IgM型抗体最早产生(初次免疫应答反应的抗体)。

       含量:在正常情况下,脐血IgM含量为40~240mg/L,血内IgM含量新生儿为50~300mg/L,0.5~6个月为150~1090mg/L,6个月~2岁为430~2390mg/L,2~6岁为500~1990mg/L, 6~12岁为500~2600mg/L,12~16岁为450~2400mg/L,成人为400~3450mg/L。

       增高: 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TORCH综合症、慢性或亚急性感染、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支原体肺炎、肝病、结缔组织疾病、巨球蛋白血症,无症状性单克隆IgM病等。

       降低: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选择性IgM缺乏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烧伤、抗Ig抗体综合症(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免疫抑制等。

 

      补体C3、C4血液补体含量与活度在许多病理情况下都会发生变化。

       含量:在正常情况下,人血内C3(β1C-球蛋白)含量为80-1550mgL,C4(β1E-球蛋白)含量为130-370mgL。血液补体含量与活度在许多病理情况下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临床上应动态观察补体水平的变化。

       增高:各种炎症性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心肌梗死、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急性痛风、急性甲状腺炎、急性风湿热、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

       降低:免疫功能障或免疫缺陷;在缺血、凝固性坏死和中毒性坏死时,组织释放较多的蛋白分解酶,导致的补体溶血活度和补体分组下降。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免疫五项检测?

 

       1. 反复感染的儿童及成人

       2. 自身免疫或特应性反应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疾病、特发性湿疹、Ⅰ型糖尿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等;

       3. IgG4相关性疾病:检测IgG亚类对诊断IgG4相关性疾病如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有重要意义,可发现血清中IgG4显著升高,并且可用于监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疾病复发;

       4. 免疫缺陷:骨髓移植、HIV感染、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感染、IgA缺陷或IgM缺陷、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放射损伤、化疗等时,可出现不同亚类缺陷;

       5. 其他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病、肿瘤等,可出现免疫球蛋白异常。

 

        在临床上,医生通常会结合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补体C3、C4和其他联合检测项目的结果、病人的临床表现进一步分析病人的病症或制定免疫力调节方案。

 

结语 结语 结语 结语 结语 结语 结语

相关文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