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让骨质疏松症无所遁形


发布时间:

2019-09-01

作者:

来源:


认识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三类,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多发性疾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涉及面广,潜在于人的一生的各个年龄段,影响人类寿命和生命质量,早期一般没有症状而容易被人们忽略,被称为“隐形杀手”,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是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

骨质疏松病因

1.内分泌因素。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缺乏,可导致骨质疏松。由于内分泌原因造成的钙摄入下降也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甲状旁腺素可以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使骨吸收增加,骨量减少。老年人肾功能不全,1,25-(OH)维生素D3生成减少,血钙降低,刺激甲状旁腺素分泌。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甲状旁腺素的含量增加,可以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2.营养因素。病人食物中的钙或者内源性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摄入不足也可导致骨质疏松;
3.药物因素。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大于3个月或者使用肝素大于4个月,以及服用部分抗癫痫药物均可引起本病。

骨质疏松症状

1.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3.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骨质一般从30多岁就开始流失,肌体对骨质中的主要成分钙质的吸收能力逐渐减弱,等发生骨折的时候就已经流失了1/3以上的骨质。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推荐的骨质疏松的典型体征是身高数降低3cm,也就是说比年轻时身高降低3cm,基本可以确定是骨质疏松。

了解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全称“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主要指标。骨密度检查是现代医学的一项先进技术,通过扫描的方式,对受检查者骨矿物含量进行测定,从而提供有价值的可比性数据,对判断和研究骨骼生理、病理和人的衰老程度,以及诊断全身各种疾病对骨代谢的影响均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检查的灵敏度和诊断率高。骨密度(BMD)是最有效的骨折风险预测指标,骨折风险与骨密度呈几何级数关系。

骨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1.检测骨矿含量,协助钙等营养缺乏的诊断,指导营养干预、治疗;

2.根据年龄相对应骨密度的状况,预测骨营养状态及生长速度;

3.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医生利用骨密度测量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4.骨折风险评估骨密度(BMD)能够预测骨折风险,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您发生骨折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样您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哪些人群需要做骨密度检测

1.中老年人建议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

2.有骨质疏松家族病史的患者;

3.月经初潮晚的女性、卵巢功能异常或已绝经的妇女;

4.有慢性胃肠疾病或营养不良的人;

5.长期抽烟喝酒以及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抗癫痫、肝素、皮质激素、化疗等药物者;

6.患有甲亢、甲旁亢、神经性厌食、Ⅰ型糖尿病、类风湿的患者;

 

7.缺少运动者或长期节食减肥的人群。


相关文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