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艾防艾 丨 预防艾滋人人参与,健康生活人人受益
发布时间:
2021-03-03
作者:
来源:
2020你那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日,先花一分钟了解一下“世界艾滋日。”
点我了解世界艾滋日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震惊了我。
中青年学生性教育缺乏、性意识薄弱都导致近年来中青年学生感染确诊艾滋病病毒的比例上升较快。所以,现在中青年是防艾教育的主要人群。
很多人都将艾滋病与生活不检点画上等号,这也是艾滋病难以启齿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对艾滋病充满了恐惧,其实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猜忌、误解。
今天咱们通过山东大学的一份调查问卷来看一下当今大学生眼中的艾滋病!
(仅抽取部分调查结果)
问:你认为大学生对对艾滋病的防范和警惕度高吗?
答:问卷显示,78.79%的受访者对艾滋病的防范和警惕程度一般,16.67%的受访者对艾滋病的防范和警惕程度较高,甚至有4.56%的受访者压根没有防范意识。
这说明大学生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还是偏于薄弱的。
问:大学生对艾滋病是否有误解?
答:问卷显示,41.67%的受访者对艾滋病有过误解。其中最常见的误解是唾液、蚊虫可以传播艾滋病,并且6.28%的受访者认为一旦感染立即发病,2.27%的受访者认为靠近即感染。
事实是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蚊虫、唾液以及空气传播,并且艾滋病具有潜伏期,不会感染后立刻被检查出来,也不会立即病发。
问:大学生成为艾滋病高发人群的原因是什么?
答:问卷显示,74.24%的受访者认为性行为前不采取保护措施是大学生成为艾滋病高发人群的重要原因。12.88%的受访者认为是输血过程不规范是重要原因,1.88%的受访者认为男同性恋是重要原因。
问:同学得了艾滋病怎么办?
答:问卷显示,53.03%的受访者会公平对待,不会疏远,46.97%的受访者不会歧视,但会保持距离。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艾滋病人群基本能够做到不歧视。
问:每次性行为前,是否会主动提出戴安全套要求?
答:问卷显示,89.39%的受访者会要求在性行为前主动提出使用安全套,7.58%的受访者不好意思提出来,3.03%的受访者不会主动提出使用。
相关研究证实,性行为前使用安全套会将艾滋病感染率降至最低,所以为了自己,请主动采取预防措施。
HIV的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性传播: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接入性医疗操作、纹身等
艾滋病的病因
艾滋病患病的唯一病因是HIV侵袭机体,造成感染。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艾滋病的预防
目前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有效的HIV疫苗可以预防HIV感染或延缓艾滋病进展。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主要方式是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的具体途径有:
●切断HIV传染的性接触传播。正确使用安全套,进行安全性行为。
●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
●避免医源性艾滋病传播。在医疗操作中避免不必要的注射与输血。
●阻断HIV的母婴传播途径。在产妇孕检中,发现HIV感染,应在其生产前给予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及胎儿预防性治疗,对HIV的传播起到一定的阻断作用。
●通过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结合安全的性行为措施,即暴露前预防(PrEP)措施可降低高危人群HIV感染的风险。
相关文件
相关新闻
2023-10-15
2023-06-21
2023-06-21
2018-04-18
2018-04-18
2018-04-18